一直想不到最好的詞來形容這個小計算研究。以下兩例的的計算表在 這裡 [Google Docs,分列兩個工作表]。

(一)iPhone 4 的視覺清晰度

iPhone 4 的 3.5 吋螢幕解析度高達 960×640,其高達 326 ppi (Pixel Per Inch) 的螢幕被稱為 Retina Display,號稱超過人眼辨識度(發表會上寫 300 ppi),並且直逼印刷文書的品質。但真的是這樣嗎?稍微仔細一想就會發現,這跟你的眼睛距離 iPhone 螢幕的距離有關吧!所以要描述人眼辨識度也應該考量這個因素。事實上在網路上可找到一個人眼辨識的理論上限值:50 CPD (Cycle, 交錯的黑白線, Per Degree),所以在這裡我定義視覺清晰度為 Pixel Per Angle/Degree,選取眼睛所視螢幕中心點附近的張角一度內(即小角度,可將對應的小圓弧視為平面上的直線)。

假設我與一般人拿 iPhone 的習慣是距離眼睛 33 公分 (約 13 inch),那麼拿 iPad 的距離至少要多遠,才能達到與拿 iPhone 相同的視覺清晰度呢?答案是【 83 公分 (約 32 inch ),幾乎必須把你手臂打直地拿 iPad!】必須拿遠是合理的,因為拿愈遠畫面點就愈小,意思就是清晰度愈好。而且這時候 iPad 看起來的螢幕大小(可視角度,screen watch angle)只與 iPhone 差不多小。

研究這個有什麼用呢?有很多人說 iPad 2 有可能也改用 Retina Display,即解析度一舉提昇四倍,我認為蘋果基於 iPad 計畫主攻價格,加上才第二代機就改變解析度會造成第三方程式開發者困擾,近幾年不太可能更改,很可能會像 iPhone 等到第四代之後隨著硬體價格也下降之後才改。話說回來,以一般人拿 iPad 的距離來說,改 Retina Display (尺寸大小不變,解析度為 2048×1536)有意義嗎?透過同上方法運算,發現拿 iPad 的距離至少必須是 【 41 公分 ( 16 inch ),大約就是一般人拿 iPad 或看書的距離!

(2011/4/10新增) 不過這是基於拿 iPhone 4 的距離剛好遠到能讓視覺清晰度最好,但事實上 Retina Display 可以近到眼睛貼近螢幕還分不出相素!所以拿 iPad with Retina Display 的距離可以更近。事實上可以到多近,有空再來研究一下 50 CPD 到底怎麼套進我的計算…

[書籤] Apple “Retina Display" in iPhone 4: a Vision Scientist Perspective

(二)LCD TV 的視覺大小

視覺大小與人們觀看影片的感染力有密切關係,在這裡我定義為眼睛所視螢幕寬度的張角。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是想用全螢幕或去電影院看影片。譬如我也可以拿 3.5 吋的 iPod touch 只距離眼睛 15 公分,螢幕的視覺大小就會跟一般使用距離的 iPad 視覺大小一樣XD (即可視張角一樣,特別的是故意拿近的 iPod touch 若是 Retina Display,則視覺清晰度與 iPad 相近!)

研究這個有什麼用呢?大學時期已經習慣在電腦液晶螢幕上觀看影片、YouTube,而近幾年的電視機也全面轉成大螢幕的 16:9 液晶電視,但這些電視解析度雖然幾乎都是 Full-HD(1920×1080,短期內不太可能再上去,因為目前的內容產業包含 HD 電視節目和電影產業的藍光DVD,幾乎都還沒成為主流),但尺寸卻從 24 到 50 吋以上都有。到底必須買幾吋的電視,或者在家裡觀看距離是多少,才能達到與看電腦液晶螢幕的視覺大小效果呢?以 19 吋 1280×1024 的 5:4 電腦液晶螢幕,觀看距離 60 公分(約 24 inch)來說,答案是【 即使買 50 吋的液晶電視,觀看距離必須在 180 公分以內!

不過一般而言,在客廳觀看電視與在電腦前使用電腦,所帶給人的習慣與氣氛是不同的,且眼睛對焦近物會比遠物疲勞,因此雖然使用電腦的視覺大小較佳但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在客廳裡觀看電視與影片。